近期触控面板市场分析
谢忠利Calvin Hsieh,中小型显示面板及触控界面研究总监
若将2007年iPhone的发布视为触控面板在消费电子领域应用的元年,那么触控面板已发展近20年。在触控面板发展初期,产业界乐观认为触控技术将无处不在。搭载触控屏的智能手机确实在短时间内取代传统功能机,使触控面板出货量在数年内便以十亿为单位计算。2010年第一代iPad的发布及其市场热度,更强化了这种乐观预期。
然而,这种乐观情绪在2012年Windows 8发布后逐渐趋于理性。虽然中大尺寸触控面板成本较高,但制约市场发展的核心因素在于这些尺寸应用场景的用户行为与人机界面适配问题。此后,手势控制、语音交互等新型人机界面技术持续改进,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原本笨拙的语音指令(voice command)升级为具有语义理解(semantic)能力的智能交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触控面板市场当前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中小尺寸消费电子应用领域,主要出货量集中于手机、手表、平板、笔电和车载等应用。虽然用于教育和会议的大尺寸电子互动白板也需要触控面板,但其市场规模与前述消费电子应用存在显著差距。其他垂直应用领域如航空、航海、军事、工控、医疗仪器、商业收银等,触控面板尺寸也多在20英寸以下。无论是消费电子还是垂直应用,这些触控面板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不同态势:有些由面板厂的内嵌式触控面板主导,有些市场仍以外挂式触控面板为主,或两者各有所长。这些市场差异主要与市场规模、市场特性、应用需求以及规格要求重点相关。
以智能手机触控市场为例,年出货量已高达15亿片,主要触控技术与面板技术密切相关。虽然内嵌式面板技术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但外挂GFF触控面板配合部分品控未达标的面板,仍在维修市场占据一定份额。总体来看,智能手机触控市场中in-cell TFT LCD(47.9%)与on-cell AMOLED(51.7%)各具优势,其中技术发展更聚焦于on-cell AMOLED在面板刚性/柔性、驱动线路(LTPS或LTPO)方面的突破。折叠式触控面板虽被视为潜力技术,但发展近七年后,出货占比仍停留在个位数百分比,且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即便2026年折叠式iPhone发布,能否改变这一局面仍难言乐观,尚需观察。此外,on-cell AMOLED能否快速提升出货占比以全面取代in-cell TFT LCD,最终关键可能仍在于价格因素——当价差较大时,in-cell TFT LCD在新兴市场仍将保持竞争力。
平板电脑的触控市场与智能手机的情况截然不同。虽然in-cell TFT LCD确实已取代大部分外挂式触控面板,占据近50%的出货量份额,但后续增长略显停滞。Apple始终坚持使用其独有的外挂式GF2触控面板,即使在iPad Pro上采用AMOLED屏幕,也未使用on-cell touch技术,更不用说in-cell TFT LCD。这主要是因为所有iPad都强调主动笔(active pen)的使用体验,而目前外挂式触控面板在主动笔性能和规格支持方面仍略胜一筹。微软著名的Surface Pro平板电脑,除第一代采用过EMR电磁感应技术外,至今都采用电容式主动笔搭配外挂式触控方案。三星高端平板Galaxy Tab S系列已迭代至第十代,虽然采用on-cell AMOLED屏幕,但其主动笔支持仍依赖EMR技术而非on-cell touch。其他品牌虽也开发过支持主动笔的平板产品,但在使用体验和笔写品质方面稍显不足,这与操作系统优化和界面设计密切相关。
2012年Windows 8发布时,微软、品牌商和产业界都认为笔记本电脑将成为下一个重要的触控应用市场,但13年过去这一预期仍未实现,触控功能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近年来笔记本电脑触控面板渗透率基本维持在20%左右,随整体出货量波动。去年AI电脑热潮兴起时,业界曾预测作为自然人机界面的触控功能渗透率将提升,但这一预期同样落空。根本原因在于笔记本电脑用户行为模式、AI功能需求、人机界面优先选择以及触控面板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即便渗透率保持稳定,该市场仍在持续演变:首先,外挂式触控面板仍保持50%以上的出货占比;其次,in-cell TFT LCD未能像在智能手机和平板市场那样全面取代on-cell TFT LCD和外挂式方案,这都与该市场的特殊性有关。目前内嵌式触控面板的机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机型或无盖板方案。
虽然in-cell TFT LCD在笔记本电脑市场未获成功,但类似的中尺寸in-cell touch方案却在车载应用大放异彩。据Omdia触控面板市场追踪报告预测,到2025年in-cell TFT LCD有望在车载触控面板出货量中占比超过50%,且主要集中在10-15英寸尺寸区间,这一特点与车载应用市场需求直接相关。相比之下,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外挂式触控方案到2025年可能仍保持近40%的份额,但主要集中在10英寸以下产品。尽管on-cell AMOLED在智能手机应用取得巨大成功,但在车载领域的份额仍然很低,未来能否实现高速增长获得可观份额尚待观察。虽然智能座舱趋势对触控面板出货量和产值都有显著促进作用,但随着智能化重点转向半导体和传感器,车企是否愿意继续增加面板成本,势必会面临与其他元件成本竞争的取舍难题。